1926年秋,大画家高剑父画了一张立轴《镇海楼》。落日余晖,数点寒鸦,山巅之上的镇海楼静立在苍茫暮色之中。
“不登镇海楼,不算到广州。”这座“五岭以南第一楼”,作为城市制高点的时间达600年之久。历代争城必先争楼,它屡毁屡建,与广州城命运与共,撩拨着无数敏感的心弦。
广州博物馆肇建于1929年
镇海楼又名五层楼,每个到越秀公园游览的人都能看到这座楼。1380年,明朝开国重臣朱亮祖合广州三城为一,在城北越秀山最高点将之建起。后来,远洋船舶视之为抵达广州的航标。
清代湘军名将彭玉麟登楼后,留下了一副广东最有名的对联:“万千劫危楼尚存,问谁摘斗摩霄,目空今古;五百年故侯安在,使我倚栏看剑,泪洒英雄!”
如今,镇海楼是广州博物馆的主展厅。
广州博物馆肇建于1929年,为广东省乃至国内为数不多的早期博物馆之一,它的创建是中国博物馆史上的一件大事。它以“救亡图存,开启民智”为使命而创建,是岭南地区第一座官办博物馆,也是我国最早具有现代教育功能的一座博物馆。
广州博物馆的专家们介绍,是院甫建,即获“设立博物院,借以保存我国固有之文化,及促进我国今后之文化,实启我国文化之曙光”“不特为革命策源地生色不少,而我国亦生色不少”之赞誉。九十年来,广州博物馆一直是华南地区的重要博物馆之一,虽曾几易其名,但不管名称如何变换,都不仅限于广州一地,新中国成立前实为“华南地区之文物博物院”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定为“以广东为范围,以广州为重点”,其收藏、展览、科研等诸项业务工作均基于此而依次展开,并发展成为一座收藏、研究和展示、宣传广州历史文化的地志性综合博物馆。
战争期间几经波折
1928年,政府决定在广州筹办博物馆,馆址设在越秀山镇海楼,于是将原砖木楼层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,而周墙依旧。
广州市立博物院筹备委员会于1928年11月成立,聘请丁衍镛、谢英伯、陆薪翘、费鸿年、辛树帜、司徒槐、顾颉刚、朱庭